“童”样时光?这个六一,一图回忆童年时吓哭你的离谱谣言
就此而言,腐败行为即是以权谋私的行为,其反面则是对公共权力的公正行使。
孔子哲学生发了法国大革命,不仅深远影响了欧洲民主理想的发展,并且之后又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。譬如一根木柱子,也可以是我的老师。
若仅只成就人类自身而不成就它物,人类只会一无所成。儒家讲以德配天,德就是让他人有所得。所以,了心更在践行,也即体验,而颜元说:实文,实体,实用,率为天下造实绩。因此,日本在近代的错误行为受到了正义的惩罚。儒家主张依道不依人,并不喜欢拘泥于陈迹和偶像,反对捕圣人之风捉贤人之影,所以王阳明说千圣皆过影,良知乃吾师,李贽提出了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。
二 中国,一直在世界之中。检验一个人的修为,不能仅只看其言语,更主要是看其行为。我认为,韩国的文化诉求是正义的,应当以化育亚洲东北部的自生自发的多元文化秩序为正见。
现代社会,人僭越天权,代天行令,被私欲遮蔽,不能自觉自救。如果把自己刻意装扮成孔子、孟子,那是刻舟求剑,糟粕孔子、孟子。意思是说,古今中外心同理同,人人具有,个个自足,都能走上成圣之路。无义,只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,人们无所适从。
这是个别现象,不是主流。辛亥革命以来,西化(去中国性化)过度,长期以己为耻而崇洋媚外。
进则为中国(华夏),退则为夷狄。文,即形式,这里是指制度。因此今人履仁,应还权于天,存天理、灭人欲。孔子许叔齐、伯夷为仁,在于二人依自由意志而言而行,求仁得仁,又何怨焉。
全世界惟有中国文明几千年不灭,并且幅员辽阔,人口众多,历史悠久,文化灿烂,一直生生不息,影响到东北亚、东南亚、欧美,这主要归功于普世性、开放性的儒学,能富天下,强天下,安天下(颜元)。我依据《四书》将其概括为:自觉觉人,自爱爱人,自立立人,自达达人,参天地,成万类。在第二期儒学中,春秋公羊学家在政治儒学方面作出巨大贡献,其学蔚为大观。孔子是在讲正义论:老百姓恐惧没有合乎正义的优良制度,而不担忧分配太少。
在古代,人们对黑暗感到恐惧,向往白天的光明,因为光明才有安全感。恻隐之心,这是仁的发端处。
美国汉学家艾凯在1996年发表的《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文化会演化至儒家化的文化吗?》中说:从今日世界的种种变动显示,中国儒家文化将会取代西方物质科技文化,成为世界未来的文化。近几十年以来,一批新儒家们活跃在大陆、港台、欧美等地区,以身弘道,返本开新,即体即用,昌明儒学,以求复兴中华和为世界的未来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因此,《易传》讲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、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,都是对中的体认。全球宪法的制订有待于儒学。而我承此而来,依据儒学要义编撰《忏悔书》普遍共通版本。心服,才能有文化自觉。大同之同是共识的相同,多样而差异化,同而不同,不二不一: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,共在同生。所以,一个人对社会回报财富,回报智慧,回报仁爱,才会有所真正的成就。
如何治心,如何治身,如何治世,如何治生,如何治知,如何治材,历代儒家总结出了一套又善又美的普世性、开放性的思想体系和实践体系。韩国女总统朴槿惠曾一度处于困苦中,因受儒学影响,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,让她变得正直和拥有了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智慧,走出了人生低谷,从而通往了成功的巅峰。
自宋代以来,儒家尤重体验。该法案采用了中国的常平仓法,这是中国经济制度美国化的一个例证。
外王之学,今人称作政治儒学,以《春秋公羊学》为要典。不管是老师说的,还是书本上的,还是媒体上的,任何的知识都仅只是一种参考信息,未经你的理性检验为真的,不足为信。
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、清末湘军统帅曾国藩都以儒学为宗,实现了立功、立德、立言三不朽。恭在貌,敬在心,礼之平等尊人本于敬。儒学讲究义利相和,以义制利,在近现代商界也有着深远的影响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: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最值得人们尊敬的时期,那就是人们遵从他(孔子)的法则的时期。
《论语·子罕》云:子畏于匡,曰:‘文王既没,文不在兹乎。科举制度对西方的影响,不亚于四大发明。
这都是儒家之恕道的开显。义,至公至正,所以称作正义。
倒是有立志成材而不能成人、成圣的。陆王心学的工夫就在忏悔自新。
周敦颐说:寻孔颜乐处。所以,君子要有当一代祖师的心力,仁爱万类,为万世树立一个臻于尽善尽美的榜样,勇于赤手劈开一线天,留与世人走,这才是一个人的伟大成就。她奉行普遍主义,其三科九旨实际上是一种普世价值。从清末曾国藩、张之洞的中体西用,到我所接着讲的中体中用,都是如何吐纳中西古今以建构新的中国文化主体,复兴中华,自作主宰,创生世界新秩序,推导全球正义,设计全球制度,让新儒学为世界作出更多的贡献。
陈寅恪在《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》中说: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,有所创获者,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,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。宋代以来,为解决公德问题,大儒们又提出了民胞物与、万物一体之仁的普遍主义主张,这是普世之仁爱。
自我觉醒,也即人获得自觉,之后有所担当,以先知先觉而觉后知后觉,从而使得人人都有自觉,拯救世界,由此造福整个社群,这就是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据我对世界远古神话、中国天学、先秦思想史的研究,中也是一种普遍主义的追求,是普世价值。
《礼记》上说,言有物而行有格也,是以生则不可夺志,死则不可夺名。诚者自成,仁者以自由意志自决,而自我开显,自我承担。